兰州新区获批十三周年:西部崛起的希望新城

日期: 2025-08-21 作者: 开云体育平台

  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新星正冉冉升起——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20日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兰州新区便肩负起“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开启了从农业村镇向产城融合现代新城的历史性转变。十三载风雨兼程,兰州新区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书写了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壮丽史诗,成为西部地区崛起的希望新城。

  兰州新区,一座充满了许多活力的新城。在这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绿色化工产值实现倍数增长,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引进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先进装备制造医用重离子治癌设备订单量更是稳居世界前列。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部件来安装调试,交付的多台医用重离子设备已投入临床应用,多项产品和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作为用于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的高端医疗器械,该治疗系统可谓“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大型医疗设施国产化替代的重大突破。

  在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一卷卷锂电铜箔在生产线上自动流转,完成生箔、烘烤、分切、包装等工序。入驻兰州新区以来,海亮研发团队通过217次工艺迭代,攻克3.5微米铜箔延展强度难题,将抗拉强度提升至700兆帕。2024年,就有3.67万吨铜箔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30多亿元。

  兰州新区坚持以产立区、强产聚群,近三年累计引进项目241个,总投资1109亿元,初步形成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据信息、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5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先后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兰州新区,一座魅力四射的新城。在这里,城市功能布局持续优化,市政道路、水电气暖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智慧应用系统高效运营,城市绿地公园星罗棋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远超全国中等水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3%以上,5次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这座丝路新城正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48亿元、增长近90倍,实有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到72万人、增长7.2倍,经营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5万多户。十三年来,兰州新区在发展中摸索、在前进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不断的提高,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画卷缓缓铺展。

  十三年来,兰州新区以产城融合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曾经的棚户区已脱胎换骨为环境宜人、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小区。兰州新区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市政“五张网”,升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拓展“城市云脑”服务场景,提升“一网慧治”综合效应;兰州新区一体规划建设特色街区,提升建筑设施、街道绿地、标识标牌美学品质,激活“新区之夏”城市品牌、打造甘肃旅游“首到之站”,持续提升城市文明指数和内涵品质。

  “15分钟教育服务圈”“15分钟医疗服务圈”和“10分钟健康服务圈”……兰州新区深入实施教育、卫生、就业、养老、医保、社保、退伍军人服务“七优享”工程,新增各类学校20余所、学位6.8万个,各类医疗机构累计达到166家、床位达2146张,各类文化场所达到91个、体育场所达到1071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想得到深入践行。

  兰州新区,一座潜力无限的新城。在这里,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创新推广“生态修复+现代农业、优质林草业、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高标准建设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累计造林绿化21万亩,城市绿地率达到35.8%。

  兰州新区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全力发展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对接融入兰石化大乙烯产业生态,发展新型煤化工及绿氨绿醇,创建国家智慧化工园区,努力打造西部千亿级绿色化工新城。“2022乡村振兴绿色实践典型”“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一批绿色发展荣誉花落新区。

  从“风吹沙石跑”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新城,兰州新区用13年的努力,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绿色画卷。如今的兰州新区,生态治理与现代农业、优质林草种植、城镇发展深层次地融合,不仅成为周边城市居民避暑游玩的首选地,更吸引着慢慢的变多的人在此安家,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无限。

  回望过去,兰州新区以十三年的奋斗历程,书写了西部希望新城崛起的辉煌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无限可能,每一个梦想都有生长的土壤,兰州新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开放合作为动力,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王恒尚)


水利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