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今天听一段古老灌区那些闸和坝的旧事

日期: 2024-01-22 作者: 开云体育平台

  田畴锦绣,渔歌唱晚,谷稼殷积的塞上江南是建立在如网的沟渠之上的,实则,在闸和坝产生之后,宁夏大地的丰饶才与日俱盛。据史料记载,公元1264年,忽必烈派张文谦和郭守敬来到宁夏,负责修复银川附近因长期战乱而破坏淤塞的渠道。当时有人主张废弃旧渠另开新渠,郭守敬不同意这种既费工又费时的主意,经过实地勘察,他提出了一项新的工程技术——在渠引水处筑堰,提高水位,将原有渠道挖深,建造水闸,以保证渠道有充足的水量。这种调节水量的牌堰就是今天的水坝和水闸。

  从兴修、疏通水渠到建筑水坝和水闸,这项在如今看来司空见惯的技术,却实现了人们由储水到控水的能力,是人工灌溉历史上的进步:旱则开闸引水入口,收灌溉之利,涝则关闭闸门,以避泛滥之灾。这种木闸设计细致、质量坚固,得益于此,第二年夏种前郭守敬已经将唐徕渠全部疏通,保证了灌溉。时至当代,这种坝闸节制水量的办法还是在使用。

  建于1958年的七星渠老渠口节制闸,木质平板闸门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渠道上十分少见。

  闸按照功能划分为进水闸、退水闸、节制闸、分水闸等。通常坝和闸配套使用,在渠上先“有滚水坝(今名跳水坝)……以消其势。过此有退水闸,或二或三,水小则闭之,使尽入渠,水大则酌量启之,使泄入河。又过此为正闸,则渠之咽喉也”。随着水利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控水的能力越来越强,有些闸作用多元化起来,比如屹立在黄河干流上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和沙坡头水利枢纽,就是一个集进水、节制、分水和发电为一体的超级大号闸坝。

  当然,最小的闸就在田间地头,以前的农民灌水时随身背一口铁锅,淌完水后,将其插在斗口上,就形成了一个微型闸。

  元代郭守敬首立木闸后,直到1570年,明朝大臣汪文辉为宁夏佥事,将汉延、唐徕二渠进水闸易木为石。6、7年后,汉延渠、唐徕渠石制闸坝竣工,“上跨以桥,桥上穿廊轩宇,可谓塞上一奇观。”如今,坐落在青铜峡的潜坝、唐正闸、西干渠进水闸都能见到这样的“奇观”。

  虽说石闸“岁省薪木力役无数”,但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石闸建起来同样劳力费时,做闸墩的条石从采石场运到目的地得半年之久。

  实际上,闸门技术使用了近千年,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宁夏古灌区还普遍“用碎石桩柴镶砌“,鲜见水泥的踪影。宁夏水利工程到底是什么时间启用水泥的,具体不可考。记者曾随七星渠管理处工作人员在中宁县舟塔乡长桥村寻到一处退水闸旧址,这是一座鹰嘴闸,建于1918年,我们从残垣断壁上发现了“洋灰”的影子。

  可以肯定的是,宁夏闸坝工程推广使用水泥的时间。在民国二十五年的《宁夏省水利专刊·各渠考述·唐徕渠》中记载,由于“宁夏各大桥闸,俱有条石、胶泥、石灰。条石每块以六立方尺之体积,以离山甚近之本渠,亦需四元之多。石灰粘力薄弱,年年补休,所费实大”,当时的宁夏军阀马鸿逵“查洋灰最利于河渠工程,一则施工迅速;再则经久不朽。今后宜渐渐试用洋灰,虽不敢断言年省几何,然绝无年年修补之烦累也。”,所以“以后渠工应改用洋灰”。

  上世纪50年代起,宁夏灌区有了苏式手摇式起闭闸门,需要4人费力摇动一小时,木质闸门才能移动1.5米。2006年4月7日,唐徕渠管理处最后一台木制闸门——第二农场渠西湖斗闸门被更换为宽2米,高1.5米的拱形平面铸铁闸门,标志着唐徕渠斗口木制闸门历史的结束。

  河渠浩浩,沟道潺潺。古老的闸坝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类型多样的灌溉文明的一部分,深深融进丰富的黄河文化里,将一个民族的文化渊源、科学与技术精神呈现出来,为当今和未来的人们讲述曾经生动的故事。

  可喜的是,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忧虑的是,目前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体系尚未建立,且缺少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法律保护。5月13日,记者欣闻,宁夏正在计划出台遗产保护条例,这将为切实维护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进遗产的系统保护、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专门保障。(宁夏日报记者裴云云)

  借助房前屋后的空地,甘蔗寨借助电商的东风发展起了庭院经济,不少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实现了增收致富。近年来,保山市持续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电商发展,570余名党员骨干、村干部带头示范直播助农,117个村(社区)党组织为293名乡村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近6100平方米场地支持。

  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今天宣布,在最近采集的数据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结构,暂时将其命名为Zc(3900)。”据了解,传统的夸克模型认为,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重子由三个夸克或三个反夸克组成,介子和重子统称为强子。

  来到深圳世界之窗,只需在APP上选择无人机配送,很快便能享用新鲜奶茶。如今,人们对小型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不再陌生,低空经济成为网络热词。激发市场力量,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技术支撑,推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低空经济定能书写激动人心的新篇章。

  图为我国首艘自主航行300TEU集装箱船“智飞”号。”随着设备的一直在优化更新,输送给智能驾驶系统的数据质量慢慢的升高,“智飞”号的“大脑”也慢慢的变聪明。研发团队发现,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无论是采用航路沿岸4G/5G通信还是卫星通信,任何单一方式都没办法避免信号丢失。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的切实行动。

  与恶劣天气“赛跑”,农民兄弟不再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如今,只需几秒,十余万平方米大棚的开开关关就能“一键到位”;农事繁忙,也不一定非要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因为,足不出户,灌溉、施肥也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番茄,/这地上的星辰,/这随处可见的,/丰产的星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回环缠绕/它的流径,/它无与伦比的旺盛,/它的富足,/没有果核,/没有硬壳,/更没有鳞片或尖刺,/向我们献出了/它色彩热烈的/馈赠/以及它百分百的新鲜。比起南欧国家,番茄作为食物在北欧国家和英美的接受则相对较晚,一些国家直到18世纪才将番茄作为蔬菜栽培。

  日前,上海辰山植物园科考团队正式对外发布了一个新物种——短芒复叶耳蕨。这是在位于江西省贵溪市境内的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新物种,该物种的发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具备极其重大价值。

  202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1月12日落幕。业内人士认为,AI应用场景革新了消费电子终端人机交互的体验,加速各类终端电子化、智能化进程,将对消费电子产业链产生巨大影响。

  北斗系统提供的六大星基服务包括: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以及国际搜救服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农场种植户利用北斗导航播种机种小麦。

  1月17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作为航天发射的“生命线”,安全可靠的“测控通信网”再次上线,能像追踪物流信息一样对发射进行全程掌控。除了精密的技术护航,发射背后,还有一张由无线电波编织成的监测网,时刻对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进行预报预警。

  科技领军企业在整合全世界创新资源、会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和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效落实创新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会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科技领军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原动力。

  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将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产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三大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保持世界第一。

  据悉,王双明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推动富油煤资源研究,坚持主张要“降煤、稳油、增气”。此后,该团队又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采油示范工程,并成功地将富油煤中蕴藏的煤焦油开采出来,最大限度实现了富油煤资源的“取氢留碳”。

  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辉瑞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平台,将自动化实验和AI(AI)相结合,以预测化学物质如何相互反应,从而加速新药的设计过程。

  根据1月11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在5名古人类身上发现了一些已知最早的性染色体综合征病例。通过对古代DNA进行测序,研究人员之前发现了两名染色体数量不标准的古代人,这中间还包括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婴儿。

  据近期《细胞干细胞》杂志报道,荷兰胡布雷希特研究所研究小组制造了第一个人类结膜的类器官模型。从长远来看,新模型甚至有可能为眼部烧伤、眼癌甚至遗传病患者制造替代结膜。

  酵母是一种有机体,在黑暗中发酵,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阻碍甚至破坏这一过程。由于液泡功能与细胞衰老有关,团队还发起了合作项目,以研究视紫红质蛋白如何能减少酵母中的衰老效应。


水利技术相关文章